腰椎病的健康宣教内容包括-武汉广爱医院

Website Home

急性胆囊炎的健康宣教包括的内容如下:(1)选择低脂、低胆固醇、高热量、高蛋白、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,忌油腻食物及饱食。少食多餐,多饮水以稀释胆汁,多食蔬菜、谷物、水果等。主张食物植物油。肥胖者应适当减肥。糖尿病者遵医嘱坚持服药和饮食治疗。(2)注意作息,劳逸结合。保持心情舒畅。注意保暖,避免劳累,增强抗病能力。(3)遵医嘱按时服药,定期门诊随访。若出现腹痛、发热、黄疽等不适要及时就医。急性胆囊炎多与胆囊结石并存,故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外科常见病、多发病,尤以中年女性居多。腹痛、发热及右上腹压痛乃其三大临床特点,是护士掌握此病的基础。在临床护理过程中,护士必须明确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,熟悉发病诱因、临床分型,了解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,善于观察病情,配合医生做好对症护理,完善必要的健康宣教。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健康宣教包括的内容如下:(1)指导患者选择低脂、高蛋白、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,忌油腻食物及饱餐,勿暴饮暴食,忌烟酒等刺激性食物。避免劳累及精神高度紧张。(2)肥胖者应适当减肥,糖尿病者因遵医嘱坚持药物及饮食治疗,避免劳累,合理作息,增强抵抗力。(3)向带T管出院的患者介绍T管的重要性,告知出院以后的注意事项。知道正确的引流管护理的方法。如尽量穿宽松、柔软的衣服,以防引流管受压;沐浴时采用淋浴,用防水敷料覆盖引流处,以防增强感染的机会;日常生活中避免提举重物或过度活动,以免牵拉T管而导致脱出。引流管口换药,周围皮肤涂氧化锌软膏加以保护,若敷料渗湿,应立即更换。在每日同一时间更换引流袋,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、量和形状等。(4)若出现黄疽、腹痛、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。胆石症为外科临床常见多发病,护士应掌握其典型的临床表现,除胆绞痛外,一旦胆石梗阻胆道后继发感染就会出现腹痛、寒战高热和黄疸三联症,因此要加强病情观察,了解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,配合医生完善相应护理,实施健康宣教,具指导意义。(1)正确使用药物1)感染期往往给予抗生素治疗,服药应根据医嘱,不可自作主张;抗生素会引起胃肠道的副作用,故指导患者饭后服药;因药物都在肝脏中代谢,故应定期检查肝功能,并禁酒,避免肝功能损害。2)正确使用止咳糖浆。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,将呼吸道内的痰或异物咳出,以保持呼吸道通畅。老年人在服用时应注意:A.止咳糖桨可致头痛、头晕、口干、恶心,服用时应注意自我感觉,如有不适,应停药。B.有胃病时,应在饭后服用。C.服用后不要立即喝水,应含在口中,慢慢将糖浆咽下,从而对咽喉黏膜起到滋润、吸收、保护作用。D.有些老人常不按时服药,不咳不喝或一咳就喝,这是错误的。E.有肝、肾功能不全者,不要选用含有氯化铵的止咳糖浆。3)不要单纯地使用祛痰镇咳药,要进行病因治疗,如有细菌感染,应同时使用抗生素治疗。一般情况下,不要轻易使用镇咳药,只需用些祛痰药,使痰排除出即可。只有当过度咳嗽影响休息时,才可使用镇咳药。4)正确使用喷雾式吸人器:使用时,应向患者详细解释使用方法,并定期检查他们的使用技术。(2)保证合理的饮食1)鼓励患者进食,给予高蛋白(鸡蛋、鱼、牛肉、猪肉等)、高热量、高维生素(高维生素A:猪肝、鱼肝油、蛋类等;高维生素C:新鲜蔬菜和水果,如柑橘、草莓、猕猴桃等)、易消化、柔软的食物,以补充体内消耗。2)忌烟、酒,慎用辛辣刺激性食物,不宜吃辣椒、胡椒、蒜、韭菜等辛辣刺激品。避免进食过热、过冷的食物,以免刺激引起咳嗽。忌海腥油腻,并要少吃黄鱼、带鱼、虾、蟹、肥肉、内脏、油煎食品。3)食物不易太咸,注意营养,多进润肺化痰食物,如百合、白木耳等。宜吃橘子、枇杷、梨、莲子、百合、核桃、大枣、白果、栗子、松子、金橘饼、蜂蜜等具有化痰止咳、健脾补肾作用的食物果品。4)增加液体的摄入量,鼓励患者多饮水,每天至少3000ml(相当于1.25L的可乐瓶2瓶半),以利痰液的稀释咳出。5)痰液多时,不宜给予奶制品,奶制品易使痰液黏稠,从而使感染加重,但应注意补充钙剂(蔬菜、豆类、小鱼虾等)。(3)适宜的运动和休息:①如有发热、呼吸困难、咯血者应卧床休息,并给予相应的护理;②恢复期患者可下床适当活动;③指导患者耐寒锻炼,并注意保暖,秋后可继续户外活动,冷水洗脸等;④坚持呼吸功能锻炼,方法为吸气时尽力收腹,用鼻吸气,用口呼气,要求深吸慢呼,吸气与呼气比例为1:(2〜3),呼气时口及口唇由大到小,似吹口哨状,每日锻炼2次,每次15〜20分钟;⑤运动时要避开公共场所,以防呼吸道感染和刺激呼吸道。(4)做好心理护理:帮助患者树立信心,正确看待疾病,消除因呼吸困难而产生的恐怖情绪,注意情绪的自我调节,适当地调整生活的节奏,以免承受过大的压力。(5)环境:病室及居住环境应阳光充足、空气新鲜、室内通风。房间应整齐、清洁、安静、舒适。病室温度保持在18〜20°C,相对湿度在55%〜60%为宜。室内空气每日消毒一次。一、肺结核的传染途径结核病的主要传染原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(痰液查到结核杆菌)。即正值传染高峰期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,将结核菌波及到周围人群中,增加了发病率。咳嗽是传播结核病的主要传播途径。当咳嗽、打喷嚏或将痰吐于地面时,把带有结核菌的飞沫、痰液喷洒出来,被易感人群吸入后致病。因此教育患者不要随地吐痰,咳嗽、打喷嚏时应轻捂口鼻,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。二、饮食起居及行为指导古语说“三分治疗七分养”,结核病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,必须注意营养,除维持正常生活需要的营养外,还要弥补因疾病消耗和修复破坏组织的需要。除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等有饮食禁忌外,没有其它禁忌。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、脂肪、维生素、矿物质等,都是结核病人需要的。特别是蛋白质能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,有增殖、修复细胞作用。宜多食鱼、瘦肉、蛋、牛奶、豆制品等高蛋白食品。饮食应注意:(1)结核病人应减少辛辣、过咸、刺激性食物,减少呼吸道刺激,防止诱发咳嗽。(2)结核病有高热的病人,应鼓励病人多饮水,给高热量半流或流质饮食。(3)结核病合并胸膜炎病人,应给予高蛋白、高热量的饮食。(4)肺结核合并咯血病人,饮水、饮食注意温度不可过高。休息应注意:(1)休息是治疗肺结核的方法之一,在抗结核药物问世以前,不少肺结核病人就是得到充分的休息而使结核病治愈的。(2)休息可以减少体力消耗,血液循环变慢,呼吸和缓,减少肺脏的活动,有利于延长药物在病变部位存留的时间,以利于病灶组织的修复,促使疾病治愈。(3)休息程度依病情而定,急性进展期、中毒症状明显或合并咯血时,应绝对卧床休息;病情轻、症状少时也应注意休息,每天不应少于10小时睡眠,生活要有规律,否则病情易复发。(4)总原则:要规律休息,适量活动,不可过度活动。行为生活应注意:(1)卧床期间不宜过多读书看报,减少脑力消耗;症状减轻后可适当起床活动;症状消失、病情明显好转后,可适当室内活动、散步,要循序渐进,不能操之过急。(2)室外活动要注意天气变化,冬季注意保暖,预防感冒。(3)居室常开窗通风,勤换洗内衣。病人的被褥等物品应在阳光下暴晒。(4)不要到拥挤、人多、有灰尘、废气的公共场所活动,防刺激呼吸道,加重症状或引起呼吸道并发症。(5)结核病人严禁吸烟。因烟雾进入肺内,能直接引起肺损伤,抑制肺脏防御机能,并能导致呼吸道感染。烟雾能抑制肺泡杀菌能力,抑制吞噬细胞蛋白合成,影响巨噬细胞作用,使巨噬细胞对结核菌吞噬功能降低,影响肺结核治愈,使病程迁延。(6)禁忌饮酒。酒能加重药物对肝脏损伤,扩张血管,有诱发咯血的可能。(7)咳嗽,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或手捂住口鼻,不要和婴幼儿并头睡在一起。(8)餐具要注意卫生,经常消毒。最好实行分餐制,专人专用。(1)用药指导:视神经病患者的治疗过程较长,出院后需继续用药。向患者详细介绍药物的性能、服药方法、时间以及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,特别是强调激素类药物缓慢减服的重要性,说明按时服药的重要意义,不能擅自加减药物或停药。(2)饮食指导:指导患者注意保护胃黏膜,每天饮牛奶2〜3次,嘱患者进食清淡、易消化、富含维生素和营养丰富的食物,多食新鲜蔬菜、水果,忌烟、酒,避免进食热、烫、坚硬食物,忌辛、辣刺激性强的食物,保持大便通畅,勿暴饮暴食。(3)活动与休息:患者可以适当户外活动以增强抵抗力。生活要有规律,注意劳逸结合,勿过度劳累。预防感冒,减少疾病复发,保证充足的睡眠,必要时可睡前服用镇静药。(4)重视对家属的健康教育:患者发病后多存在一定的性格、行为偏激,缺乏独立性,感到无助。鼓励亲友多和患者交流,在患者面前要表现乐观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,减轻他们的孤独感,激发其对生活的信心,建立精神寄托。(5)定期复诊:向患者说明定期复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。出院后一周到门诊复查,医生根据病情决定下次复查时间,坚持随访,如无特殊情况可根据自身情况定期复诊,但如出现视力下降或其他不适,应立即到医院就诊,以便及时处理。